攝護腺肥大「床事硬不起來」 醫:夜尿4、5次要當心

一名50多歲男性因勃起障礙就醫,一進泌尿科診間就直說「醫師,我不行了,硬不起來。」半夜至少要起來上廁所4、5次的他也懷疑是否和勃起障礙有關。對此,醫師表示,有7成勃起功能障礙的人都有合併攝護腺肥大,頻尿、夜尿、尿不乾淨等就是攝護腺肥大的症狀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賴昱維表示,該病患除了夜尿頻繁,早上也沒有晨勃,事實上,勃起功能障礙與攝護腺肥大就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見的共病,如同難兄難弟,調查發現,逾七成勃起功能障礙男性同時伴隨著頻尿、夜尿、尿不乾淨等症狀,而攝護腺肥大者罹患勃起障礙機率要比一般人高近3倍。

賴昱維說明,除了年齡老化之外,這兩項困擾男性的隱疾有共同的四大致病機轉,包「動脈硬化造成組織缺血、一氧化氮不足、新陳代謝症候群與交感神經過度活化等因素,兩大男性共病患者常合併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等慢性代謝症候疾病,加上缺乏運動,壓力沈重等,不少人才四、五十歲在床上就不行了,陰莖只剩下尿尿功能,等到排尿也出現障礙,才發現大事不妙 。

而該名50歲病患就是典型個案,賴昱維表示,在詢問病史、健康狀況以及接受抽血檢查後,排除了心因性陽痿以及腦下垂體腫瘤,造成勃起功能障礙的可能性,確定為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,主因就是糖尿病及高血壓。
賴昱維強調,糖尿病、高血壓都會影響動脈血管的健康,而陰莖動脈與冠狀動脈可說是一脈相傳,較細小的陰莖動脈出了問題,引發硬度不足,長期下來,冠狀動脈也可能跟著異常,恐引發腦中風、心肌梗塞等血管疾病,不可不慎。 他提醒,男性如果出現陽痿、不舉,做愛時陰莖突然軟掉,半軟不硬時,就應盡速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期。

ETtoday

異物亂竄變結石膀胱反覆發炎

一名54歲婦女,因膀胱炎問題,兩年來四處求診,每次治療後仍持續復發感染,透過靜脈腎盂攝影(IVP)及膀胱鏡檢查發現,多年前做婦科手術後留下的不可吸收縫線穿透了膀胱壁,造成膀胱結石及膀胱憩室,使得膀胱炎反覆發生;將異物及結石移除、燒灼治療憩室後,已治癒。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殷約翰表示,每年發生3次以上的膀胱炎,即為「復發性膀胱炎」,需進一步檢查,找出原因,才能根本治療。

當發現有復發性膀胱炎時,應找出是先天異常或後天環境所致。常見引起復發性膀胱炎的原因有:1、長期生活習慣不良,經常憋尿、便秘、泡三溫暖、性行為……等。2、抵抗力不佳者,如患有慢性病、癌症、腎功能異常………等。3、泌尿系統結構異常,像是尿液逆流、輸卵管異常、腎臟異常等,通常會在幼童時期就發現。4、泌尿系統中有異物或結石。

女性膀胱尿道發炎是相當常見的一種疾病,一方面由於女性生理結構上尿道較短且與肛門接近,另一方面是生活環境限制,使女性易憋尿、便秘,而較易發生膀胱感染。醫師表示,當罹患膀胱炎時,可能會出現頻尿、急尿、血尿、排尿疼痛、下腹痛……等症狀,嚴重者還可能發燒。

一般膀胱炎會使用短期的抗生素治療即可治愈,當使用抗生素治療時,務必遵從醫囑用藥,切忌自行停藥,以免引發抗藥性。

若為復發性膀胱炎者,除驗尿外,應考慮接受詳細檢查,包括靜脈腎盂攝影(IVP)及膀胱鏡,找到病因才能有效根治。醫師表示,靜脈腎盂攝影是用X光檢查整個泌尿系統;而膀胱鏡則是用內視鏡檢查膀胱。

Yahoo奇摩新聞

少攝取脂肪防攝護腺癌

攝護腺肥大會壓迫尿道(排尿)和膀胱(貯尿),若攝護腺壓迫到尿道,令膀胱內的尿液難以排出;若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,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會刺激膀胱,誘發排尿反應,而膀胱興奮及每次尿不乾淨,也會縮短每次小便的間隔。半夜入睡時頻尿情形更嚴重,不僅擾人清夢、影響睡眠品質,年長者也很容易因半夜起床跑廁所而跌跤。

臺北榮總泌尿權威盧星華表示,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其實很明顯,小便時尿柱變細、小便無力、斷斷續續或尿不乾淨的感覺,總是「滴滴答答」,以為自己在漏尿,或者是小便次數增多,半夜得起床小便好幾次,有時會來不及跑廁所就尿出來,甚至小便時疼痛、斷斷續續,或尿不出來。

雖然攝護腺肥大很常見,不過頻尿、夜尿、尿失禁等問題出現,也不一定就是攝護腺肥大還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因素,例如泌尿道感染、攝護腺炎、糖尿病、大量喝水、膀胱結石、膀胱頸狹窄、尿道狹窄、尿道受傷、神經性膀胱、膀胱腫瘤及攝護腺癌等。最好問問你的泌尿科醫師,做進一步的檢查及診斷。

攝護腺的健康,是男人下半身幸福的關鍵。健康的生活習慣其實還是不二法門。最好仍是均衡的飲食、定期的運動,也應該要定期追蹤。在飲食上,多食蔬果,其中維生素、抗氧化劑等可有助細胞對抗自由基帶來的氧化傷害。另外,高脂肪飲食與攝護腺癌高度相關,因此必須減少脂肪攝取,並應充足的攝取水分。

如果已經有攝護腺肥大等問題,更要注意飲食,多吃清淡食物,避免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,必須戒菸、少酒,規律的運動,運動有助血液循環,同時還要有正常的生活作息,在保健食品方面,可多補充南瓜子等種子類食物、鋅片、維他命E,這些是較有實證根據的相關保健品。

HiNet 新聞社群

預防攝護腺肥大上身 男性多喝水少憋尿

攝護腺肥大是男性常見病症,尤其是50歲以上男性攝護腺肥大發生率超過50%,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明鴻提醒中年男性,平日多喝水不憋尿,就能減緩攝護腺疾病上身。

醫學研究顯示,荷爾蒙失衡、肥胖、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等,都可能導致攝護腺細胞增生,引起攝護腺肥大,5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高於50%,攝護腺肥大更有年輕化的趨勢。

林明鴻說,許多病患沒有警覺自己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,習慣憋尿到最後關頭才去上廁所,導致急性尿滯留,「水路不通」患者統統送急診。他提醒,尿不出來若尿液回流,不只影響膀胱發炎,連帶傷害腎臟功能,也有可能造成尿毒症。

安南醫院泌尿科醫師莊豐賓建議,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檢查尿路,搭配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檢查與肛門指診,以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。男性只要有夜尿、頻尿、尿後滴滴答答,感覺尿不乾淨,都可懷疑自己可能患有攝護腺肥大。

莊豐賓表示,飲食攝取也有助於避免攝護腺疾病上身。國際科學研究證實,茄紅素可減少攝護腺疾病與減緩攝護腺癌病程;植物固醇、木質酚與鋅,能舒緩良性攝護腺增生。

蘋果日報

出現這症狀恐是膀胱癌長者別輕忽

有醫師指出膀胱癌患者有8成出現無痛性血尿,而年長者往往會忽視這警訊,因此拖延了醫治時間。

根據《中央通訊社》報導,新光醫院泌尿科林宜佳醫師說明,一般膀胱感染也會出現血尿,但會伴隨著疼痛及頻尿,而膀胱癌是無痛性血尿,因膀胱長腫瘤導致容量變小,也會出現頻尿症狀,而腫瘤也可能吸附細菌,導致膀胱發炎,若發炎2、3次可就要當心!

膀胱癌分為3期,初期是表淺性,可以利用刮除手術治療;若癌細胞侵犯到肌肉層,則為晚期的侵犯性,恐需要切除膀胱,或進行化療、放射治療,以免進入最嚴重的轉移性。膀胱癌細胞轉移會導致尿路阻塞引發腎衰竭,甚至轉移至骨頭使骨頭疼痛。

林宜佳醫師表示,膀胱癌好發於吸菸族群,因香菸裡的化學物質在膀胱產生癌變,男女發生比例為2~3比1,名列男性10大癌症,患者多為40歲以上中年族群,吸菸民眾應及早戒菸。

 

中時電子報

破除泌尿道結石迷思缺鈣的人容易結石

有時民眾會有一些關於泌尿道結石的問題,像是吃菠菜配豆腐會不會結石?正確來說鈣質會腸道中與草酸結合,形成不溶解、不被吸收的草酸鈣,由糞便中排出,可減少草酸的吸收,若是攝取足量的鈣質,反而可以降低草酸鈣結石的機會,也提醒容易有結石的民眾也要注意水分的補充,增加蔬果攝取量。

奇美醫學中心一般泌尿科主任廖建華及泌尿外科醫師蘇家震均表示,當然還有人會認為吃豆腐會和結石有關係嗎?正確來說腎結石中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,而石膏點豆腐為大家所熟知,然後聯想到其中的鈣,就與結石扯到一起了。

要知道牛奶中及鈣片中的鈣含量更高,豈不是更易與結石產生聯想?首先要從上草酸鈣說起,草酸鈣是草酸與尿中的鈣結合形成的,換句話說導致草酸鈣產生的主要因素在草酸,沒有草酸就不能產生草酸鈣。另外就算產生了草酸鈣,也會隨尿排出,能否解析沉澱成結石,還受到尿液溶解、排泄等因素的影響。

也有民眾會問多吃維生素C會腎結石嗎?雖對維生素C對人體有許多好處,但若長期每天補充過量維生素C,反而增加腎結石風險,且維生素C屬水溶性營養素,4小時就會被人體排出,與其1次高劑量補充,不如每4小時以低劑量100~500毫克分批攝取。

至於喝啤酒會不會促進結石排出?其中,不少病人坦言愛喝啤酒,誤以為喝啤酒利尿可排結石。喝啤酒確實利尿,但也會有尿酸過高的問題,也可能導致草酸鈣沈澱,「只能救急不能救窮,事實上是功過相抵,排結石說法似是而非,喝水才是排結石正確方法。

一般來說一天喝水至少要1500c.c 才會預防結石。到底哪些人比較容易產生腎結石?一、男性發病多於女性,多發生於青壯年。二、多汗者,人體汗液蒸發過多,讓尿液濃縮,容易形成結石。三、以前得過腎結石的人,不注意保養,復發率較高。

四、喝水少,習慣性憋尿的人。五、暴飲暴食、不吃早餐、愛吃夜宵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。六、高溫作業,活動量較小的人。七、尿路梗阻者,因尿液鬱積、尿路感染,容易出現腎結石。8.缺鈣的人。這裡說的鈣指的是從食物中攝取的鈣。對許多腎結石病人而言,低鈣飲食和高結石率有關聯。9.慢性代謝疾病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肥胖病人,罹患腎結石的風險較健康人群高。

ETtoday

尿尿怎麼那麼紅?醫師:最好到泌尿科求診

成大醫院泌尿部胡哲源醫師表示,血尿是泌尿道系統異常的重要徵兆,排出的顏色會根據出血位置、發生時間及出血的量不同,從粉紅色、鮮紅色,到深紅色或褐色;但是,某些食物和藥物也可能造成「類血尿」的顏色。

但胡哲源強調,有些血尿卻是肉眼無法察覺尿色變化的「顯微性」血尿:在尿液分析下可發現尿中出現紅血球,從紅血球的形狀來看,變形紅血球的血尿,是因為腎臟過濾系統受傷,造成紅血球在被過濾時被擠壓變形;型態均一性紅血球的血尿,則是腎實質以下的集尿、排尿系統,包括腎盂、輸尿管、膀胱、男性攝護腺、尿道等出現病變。

尿潛血反應除了血尿,還有血紅素尿及肌紅素尿,其中,血紅素尿為尿中出現大量血色素,可能是溶血性貧血、輸血反應、嚴重燒傷、感染、激烈運動造成;而肌紅素尿為溶有肌肉組織的蛋白質,係肌肉組織受破壞造成,原因則是外傷、長時間昏迷、抽筋、肌肉代謝疾病等所致。

胡哲源表示,依據血尿發生的原因,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與選擇。

NOWnews

不明原因腰超痛?恐是「尿路結石」!醫分享預防4大要點

一名52歲王太太因尿路結石,已有多次體外震波碎石及輸尿管鏡碎石的經驗,近日因高燒不退,且右腰劇烈疼痛,就醫經X光檢查後,發現右腎盂及左腎上腎盞明顯結石,且透過尿液培養,確定有「奇異變形桿菌感染」。醫師指出,預防勝於治療,多喝水、體重控制、飲食控制及保持適當運動,為預防尿路結石及感染的不二法門。
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泌尿科徐先炤醫師表示,尿路結石及尿道感染為最常見的泌尿科疾病,一旦發作往往讓人坐立難安、病苦萬分。尿路結石的成因甚多,像是飲食、氣候、遺傳、職業、年齡、種族、藥物、內分泌疾病等都有相關性,且好發於30~55歲的男性、工作流汗較多的勞工階級、有痛風或糖尿病和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史者。
另外,若在日常生活飲食中,吃太多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高尿酸食物,例如:動物內臟、海鮮等;高草酸食物,例如菠菜、茶、巧克力、大豆等,容易導致結石形成。

徐先炤指出,現今結石治療,若小於0.5公分且沒有明顯阻塞,可採保守治療、定期追蹤;若結石較大或有阻塞的情形,則需積極處理。多數結石可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,其他治療則有輸尿管鏡或腎臟鏡碎石手術,絕大多數患者都可獲得改善。
徐先炤叮嚀,一旦有結石發生,宜定期追蹤,別把結石愈養愈大,甚至併發感染才警覺,阻塞愈久或感染嚴重的話,即便治療也容易殘留腎功能損傷的後遺症。根據統計,尿路結石即使治療後,五年的再發機率高達60%。預防勝於治療,從日常做起,把握四大要訣:多喝水、體重控制、飲食控制及保持適當的運動,為預防尿路結石及感染的不二法門。

ETtoday

不會痛的血尿,可能是癌前症狀!

60 歲的魏先生,是染料廠的資深員工。因為經常血尿和泌尿道感染求診於泌尿科,以口服抗生素治療。不過本來以為單純的泌尿道感染總是好好壞壞,而且復發頻率愈來愈高。來到我的門診,為他安排膀胱鏡檢查,才發現膀胱內長腫瘤,切片診斷後發現是膀胱癌。一連串的治療後,預後還不錯,也就沒有再發生血尿和泌尿道感染。

泌尿上皮癌

泌尿上皮癌依部位來分,可分為腎盂癌、輸尿管癌、膀胱癌和尿道癌。其中大約90%的泌尿上皮癌是發生在膀胱。其餘少部分發生在腎盂、輸尿管和尿道。

長期不安全接觸化學物質,膀胱癌的高危險群在台灣,膀胱癌這幾年略有成長趨勢,每年新增3 千名患者,經常泌尿道感染者應該要留意,因為長期的泌尿系統刺激,如感染、結石很可能導致腫瘤生成,或者因為有了腫瘤,而致泌尿道時常感染。

不少人認為,長期有染髮習慣的人,罹患膀胱癌的機率高。其實,長期不當的接觸化學物質才是主因,在職業上經常接觸化學物質的染髮業者、皮革或油漆、印刷工人等,的確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比其他未接觸者高出許多。另外經證實與膀胱癌高度相關的危險因子,還有吸菸及砷汙染,吸菸者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2 ∼ 5 倍。

砷對人體的危害,以烏腳病最為著名。1950 年代末期,台灣西南沿海的北門、布袋、學甲和義竹等地區,曾經流行烏腳病。因肢體末端血液循環不良,開始出現潰瘍、黑色壞疽、逐漸蔓延,病人患處末稍神經破壞,無法感受冷熱,當時唯一治療方式僅有截肢一途,不少人因受不了苦痛而選擇自殺。公衛學者及醫師發現,烏腳病成因來自於砷汙染的地下水,而台灣西南沿海烏腳病流行區,罹患膀胱癌比率也顯著較高;附近民眾最好避免使用井水,避免接觸疑似汙染源。

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是血尿,尤其是無痛性的血尿,初期的出血可能是間歇的,出現一、兩天又停止,因此容易被病人忽視,另外,也可能出現頻尿、解尿感到灼燒、疼痛,或尿液貯留、膀胱炎、尿路感染,膀胱出口阻塞因此排尿遲緩,輸尿管阻塞因此腎絞痛或腎衰竭。也有人可能出現體重減輕、貧血等症狀。

遠離致癌物質、多喝水 預防泌尿上皮癌

雖然說膀胱癌與染髮劑高度相關,但其實癌症的產生並非單一原因,導致膀胱癌除了長期、不當接觸化學製劑等環境因素之外,還有生理、心理等因素。以統計來說,小便有血,最好還是盡早就醫、進一步檢查。血尿可能是尿路結石或泌尿道感染等泌尿道疾病的徵兆,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泌尿道癌症中,泌尿上皮癌如腎盂癌、輸尿管癌、膀胱癌、尿道癌的症狀,也大多會從血尿開始(腎盂癌或輸尿管癌可能會影響腎功能,也常出現腎積水症狀),不要忌諱就醫,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上策。

泌尿上皮癌病人血尿情形不一定是肉眼可見,可能是顯微性血尿,因體檢驗尿才發現,其實血尿的狀況不一定反應病情嚴重程度。吸菸、職業高危險群或家有膀胱癌病史者,應定期檢查、追蹤。

染髮的確可能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風險,但非絕對,可能與接觸化學藥劑的方式、時間相關,還要綜合人體免疫力、環境刺激、心理因素等多重因子。近年化學染劑改良,加上可以避開頭皮、皮膚等安全的染髮方式,大幅減少化學染劑的累積性風險。如果真的想要或需要染髮,只要多加留意,不需過度恐慌。膀胱癌發生的原因其實很難說,例如知名中醫林高士的病人有一段時間找不到他。直到最近他減少門診量、重返診間,才娓娓道來5 年多前他意外發現自己得了膀胱癌,一確診就是第4 期,即使他身為中醫師也很難接受,因為他平日飲食清淡、不菸不酒,卻仍沒逃過。後來他回想,自己天天工作滿檔一忙起來就忘了喝水,可能是拖垮身體的關鍵因素。

所以他現在除了每天仍維持飲食清淡與午睡習慣,還確定自己有喝足2000c.c. 的水,另外再步行1 小時,晚上提前至11 點就寢。

 

康健雜誌

腎上腺腫瘤可能出現致命危機

童綜合醫院泌尿科許兆畬主任表示,腎上腺長出腫瘤導致的病症大致分四種:1.原發性醛脂醇過多症( Conn症候群 )、2.庫欣氏症候群( Cushing症候群 )、3.腎上腺性生殖器症候群( Adrenogenital症候群 )、4.嗜鉻細胞瘤。腎上腺腫瘤發生率,中年人大約3%,到老年人則增加至大約7%;其中罹患嗜鉻細胞瘤的機率約每十萬人口出現0.08例( 佔所有高血壓病例: <1%),出現症狀為陣發性高血壓、嚴重頭痛、心悸、冒汗等等,可能引起意外而死亡。

65歲鄭姓男病友本身沒特殊症狀,因輕微攝護腺肥大求診泌尿科歐宴泉副院長,意外發現左側腎上腺長了腫瘤,進一步做了核磁共振及24小時尿液香草扁桃酸檢查後,確診罹患功能性左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,可引起陣發性「惡性高血壓」,意指血壓可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升高超過230/130毫米汞柱,隨時都有可能因血壓爆高而出現致命的危險,於是安排進行第四代達文西併超音波定位螢光顯影腎上腺切除手術,手術進行約1小時左右即清除腫瘤,術後馬上可下床活動,住院一天後即出院返家,患者恢復快速且良好。

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歐宴泉副院長指出,達文西併超音波定位螢光顯影腎上腺切除手術,是從腹部先插入幾處小切口,讓手臂器械進入腹腔,先將左側脾彎結腸與脾臟分離,使用超音波定位腎上腺位置後,再打入螢光顯影劑(ICG循血綠),讓血管器官清楚呈現,使手術輕易剝離腎上腺週邊組織,完整地清除腎上腺腫瘤。

Yahoo奇摩新聞